設計是一個輸入-輸出的過程,因為首先有用戶的需求,客戶的項目才有設計的產生,設計是帶有目的性和市場行為的,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創造性設計,僅僅為了滿足感官需要和藝術交流,但同樣需要輸入-就是“究竟滿足什么藝術交流”。

一般在國內來說,我們喜歡把市場,產品部門的直接項目需求當作設計的輸入,沒有錯,但是不夠,僅僅以一個空泛的結構性描述來指定設計的走向是不太科學的。設計需要參考的資料和希望獲得的信息遠不止告訴我這個產品要生產多少份。

我將自己在實際項目合作中遇到過的情況做一個總結,幫助一些朋友了解開始做設計之前,你需要什么樣的資料準備,概念模型,也同時回答一些客戶為什么需要提供必須的設計輸入資料,那些是應該的,必須的,那些是無關緊要的,或者有相反效果的。

按照需求的可用性,我認為設計的輸入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障礙性輸入:提供給設計師這些要求和資料,將阻礙設計的可用性與創造性;

  1. “我們老板比較喜歡藍色” — 請介紹我和你老板認識
  2. “一定要大氣,國際化,比如:www.ibm.com” — 你們是ibm么?
  3. “這產品是一個系列,你重新換個顏色就好了” — 請問設計體現在哪里?
  4. “感覺,我們需要的是感覺” – 你是在和我談戀愛么?
  5. “這是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員工手冊,產品目錄……” — 如果這么希望我“徹底”了解你們,就給我財務報表吧!
  6. “我想表現出我們產品的特征……”“沒問題,你們的產品有何特征?”“我也不清楚…”“。。。。。。”

非障礙性無效輸入:常規的資料,但也是極其普通的“白開水”資料;

  1. “這個網頁要滿足1024和1280分辨率兼容,我們需要html格式的……” — 我知道的,就算我不知道,百度也知道的
  2. 目標客戶:所有年齡段;產品需求:時尚,美觀;目標市場:亞洲…… – 這個需求適用于絕大多數的產品
  3. 請用photoshop設計圖片,flash設計動畫文件…… – 是我設計還是你設計?
  4. 這個產品的設計風格還沒有確定,你有很大的空間來做 — 請問究竟要我做什么?

有效輸入:非常有指導意義和建設性的提議,是項目的關鍵點,也是產品需要改進的部分。

  1. 這是我們的產品定位分析和市場需求分析,如果有問題,請用這個電話:XXXXX 聯系我們的市場總監。– 前期輸入,聯系方式,負責人都很明確,很專業
  2. 我們不希望產品看起來像Apple,但我們希望它像Apple一樣新穎,符合大眾的審美。 — 有了明確的標桿,也同時擺明自己的立場,可以繼續溝通
  3. 這是交互結構,可能不太完整,附上產品的開發時間表,請根據我們的需求配合 — 非常有時間觀念,懂得把握節奏
  4. 我們有一個概念“心靈信鴿”,我希望它視覺化以后變得更有親和力 — 有前期概念導入是設計制勝的關鍵
  5. 競爭對手就是這些了,他們的產品我們整理了文檔,把優點和缺點羅列了下,請你看看。– 優秀的分析調查,值得表揚

就目前的設計買方市場來說,除了你自己的項目和個人創作以外,作為一個設計師要獲得完整的有效輸入,幾乎是不可能的,由于主觀因素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如果你希望有更多的有效輸入,你應該按照產品,項目的特點,自己擬定一份需求表或者資料備案。

不想自己辛苦的同時就是需要自己更多的辛苦,這話聽著別扭,但是在環境不成熟,客戶層次參差不齊的現在,還是有一定必要的。

本文鏈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08/5601.asp